我接触的码农还真不少,从十几年前在国内的搞cs的到10年内在硅谷。从各大公司ceo,cto到新码农。虽然不能说很全面,但基本能说明部分情况吧。
攒钱这个问题 其实不是个问题。首先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决定了能不能攒钱。
背着很重生活负担的叔叔阿姨那代人在硅谷是基本攒下来的钱很少的人。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很认真。就好比他们当年来美国一样,可能身上就怀揣2000刀,夫妻俩可能就来到美国,双双从伯克利毕业,然后女的做IT,男的做生物。或者倒过来,更或者双双做it or Bio.他们在10年后看似积累了很多钱,但都用于购买了一套100万到200万左右的“小房子”。然后2个到多个孩子也基本耗尽了他们所有可能的储蓄。他们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积极的谋生。不得不让人钦佩。但实际精神压力很大。比如和一个硅谷大型企业cto聊天,就听她提到她做梦有时候都会梦到家里没钱了,但小儿子还小,她很恐惧。但噩梦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在自己的房子中。反而有了安全感。所以他们的精神压力之大。不是部分80和大多数90后可比。而08年那次crsis,还是让她失业了,不得不转而去国内大公司做cto。他们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但存钱,可能只有孩子们都毕业后,可能才会攒下来一点钱吧。
那80后的码农,可能并没有完全改掉老一辈的光荣传统,还是前赴后继的希望过着上面说的码农一样的生活。但生活里更多了一些奢侈品,比如买个tesla或者保时捷。或者其他物质上或精神上的追求,反正肯定是比上一代多了一些最求,其他还是保持不变。无休止的学区房,无休止的孩子问题,无休止的自我实现。那自己攒钱会更少一些对比上一代,说不定还是负资产。而90后的码农,分歧到时蛮大的。有的家里有些钱的,有的家里相对来说比较贫穷的。自然贫穷的孩子自然会继承前辈的一些想法,那就不在叙述什么了,看了上面的人,想都能想到了。
那来谈谈这家境相对宽裕的85后到90后的码农的攒钱计划吧。首先他们的生活态度对比上几代改变很大。他们更多的是享乐主义。比如刚上班,就是想存钱买个r8或者兰博基尼。或者游山玩水(因为大学太苦,或者大学在uiuc这种穷乡僻壤里度过的人),更或者一个月招妓几次(这也是为什么政府要拿myredbook开刀的原因)。因为父母帮他们买个小房子或者低一些标准,付个首付问题不大。以union city这种中等偏下生活城市来说,其实一个房子也就70到80万,首付22%其实也就那么点钱,家境宽裕一些的孩子,直接买给孩子买个房子应该不是太大问题。而每月其实也就偿还2500刀3000左右,但已经占到税后工资的一半到一半多,那剩下一半,我觉得不会有太多空余。有妹子的还好一点,可能和妹子精打细算,看看我们在未来几年是不是换到fremont 学区房附近,或者sunnyview,更或者cupertino。要不再添置一台tesla或者小cayman。但无论有没有这种添置或者改变。那是不是每年有空闲的时候,坐坐游轮去去各国玩玩,或者飞去哪里看看古遗迹或者极光啥的。最近也要去拉斯维加斯挥霍一下吧。血拼点东西回来。这还是有妹子的情况下,那没妹子自然会存下一笔钱。但真的是这样吗?我真心不知道了。我只想问一句myredbook为什么会被查呢?所以这攒钱着实不容易。
我不能说我看到的是全部面,但哪怕就是20万刀的码农工资吧。其实并不多。这是我想表达之一。公司股票的那笔分红什么的,其实也就是买个小房子,或者给孩子存着。
而对待生活的态度比攒钱更重要。无论10万也好,20万也好。以自己开心为前提去生活,其实拿多少钱已经不是问题,看看文学城或者mitbbs,那么多的湾区父母为了孩子能爬藤做的那些事情。孩子也不开心,家长也累。最后孩子可能还和父母反目这种极端情况也时有发生。那如果为了攒钱给国内正在受穷的父母,我不可否认,你的确是好样的。但我想大多数现在的孩子,并不会大面积出现老一代硅谷华人的问题吧。那是不是更多的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生活品质,不奢华,但也让自己过的有一定的生活品质。既然在了美国,那就过的美国化一些,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