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plus/title.htm
您当前的位置:康联移民网 > 移民新闻 > 全球动态 > 其它国家 >
90后新生代海归就业压力大 权威媒体发表评论 时间:2016-08-04 17:18    作者:康联信远    点击:
康联出国 来自加拿大 通往全世界

《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发布 25%海归月薪低于5000元人民币

  《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7月31日在北京发布,作为当日举行的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的重头戏,《报告》研究分析中国留学归国人员的就业现状,揭示“90后”新生代海归在就业方面的诸多新特点。

  《报告》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北京海威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报告调研历时5个月,面向从高中、本科以至博士多个层次的留学归国人员,共收集820份问卷。其中受访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6岁至35岁,以“90后”为主,多为硕士,商科专业占主导。

■侨报特约记者何夕北京报道

 

7月31日,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2016年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在北京开幕。图为论坛现场。
侨报特约记者李铎摄
   

  逾五成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回中国发展

  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达404.21万人

  根据CCG此前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从1978年到2015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4.21万人,221.86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海归人群不断壮大。

  《报告》称,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不断扩大,各类经济主体为“海归”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此外,各级政府对人才服务工作日益重视,不断出台针对留学回国人员的就业政策和创业政策。留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次留学人员已逐渐成为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领跑者和生力军。

  参与《报告》发布的海威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裁俞仲秋在接受《侨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留学归国人员会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他相信,海归就业问题将受到政府、家长和学生更多的关注,大家也都能感受到这个趋势。

  不过,俞仲秋也表示,目前中国海归人群有巨大的存量,且增量还在攀升。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又创新高,超过52万人次。这些人才在未来的1至4年内,都会陆续回归。反观中国的企业,不少企业在接纳海归上,还没有形成意识。

  根据俞仲秋与团队的研究结果,搜索整个网络,明确注明需要海归或者海归优先的职位,还不到1万个。不少企业都表态欢迎海归,但现在的招聘中并没有具体体现。俞仲秋担忧,在海归增量不断增长,存量并未减少的情况下,加之根据他们的调查,近半数海归不满意当前工作,可以想见未来海归的就业难度。

 

  “水土不服”成海归就业主要劣势

   超过半数的海归缺乏职业生涯整体规划

  《报告》显示,经过多年的海外历练,留学人员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网络,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商业模式,富于创新精神、饱含创业热情,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但不熟悉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新生代海归就业群体的主要劣势。

  此次调查者中,超过半数的海归缺乏职业生涯整体规划,不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调查还发现,近四成被调查者希望得到资深HR(人力资源经理)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现场培训或讲解,从而了解企业招聘时的要求和行业干货,并且还希望通过笔试和面试模拟训练提升求职能力。更多的求职指导和职场经验分享,是海归们的诉求。

  CCG秘书长苗绿在接受《侨报》记者采访时就建议归国人员应当提早做好职业规划,提前了解中国发展变化,才能在回归中国后尽快融入环境,找到满意的工作。

  苗绿同时呼吁,海归人士应有国际化人才的观念,找到职业生涯的“旋转门”。她提到,如今的世界是平的,归中国后找到工作并不意味着不用再学习,无需再出国,不断的来来往往很重要。在苗绿看来,人才环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她提倡职业生涯在旋转中进行,增加国际视野,方能在职业竞争中保持优势。

 

 

 

  ·关注·

  海归就业看重所选城市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

  《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者选择目前工作城市的理由排在第一的是“经济发展快”,超过半数被调查者选择这一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基础好”、“公共资源集中”、“有较好的人脉关系”依次占35.9%、31.0%、30.7%、27.3%。比起生活环境是否舒适优美,被调查者更看重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是否完善。

  此外,选“相关人才政策吸引”有17.6%,说明政府的人才政策起到一定作用。由于一线大城市房价高企,租房和生活成本也令人不堪重负,6.8%被调查者选择了“房价等生活成本较低”。北京中青在线

 

  海归增“量”   还需提“质”

  “90后”海归主要从事基层工作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根据《报告》数据,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目前是基层员工,而成为高层管理人员的被调查者只占总数4.7%。22.4%为基层管理人员,11,2%为中层管理人员。目前“90后”海归主要从事基层工作。

  在税后月收入方面,被调查者的收入在5000元(人民币,下同)至10000元占46.9%。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占11.3%,16.6%能达到1万元至1.5万元之间。而低于5000元的人数占比超过1/4。同时,海归普遍感到专业“所学”与工作“所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内容与海外所学的匹配程度一般,而有1/4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怎么匹配”。15.1%认为工作内容与海外所学非匹配。认为“完全不匹配”的人较少,占7.4%。

  CCG主任王辉耀认为,近年来海归人员大量归国,中国无疑迎来了“海归时代”。但在数量猛增的情况下,归国人员的整体质量并不如预期。只有做到保“质”保“量”,海归在职业竞争中才能脱颖而出。

  王辉耀指出,现在1年制硕士毕业后回中国的比例达到60%。博士或以上学历、有多年海外经历的海归,还是比较少。是成为人人争取的高层次人才,还是回中国与一大批人竞争职位,都得看留学人员的留学生活积累。

 

  ·观察·

  海归从镀金时代步入青铜时代

  在中国,海归,曾是高水平、高薪酬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海归潮”的出现,海归的素质出现分化,其待遇与预期也与此前形成明显落差。

  据中国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去年,中国出国留学回流率已超过50%。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出国留学从“精英化”逐步走向“大众化”,海归已从“黄金时代”逐步进入“镀金时代”,现在已步入“青铜时代”,海归“去光环化”将成必然趋势。

  张卓娅是上海一家金融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她说,三四年前,收100份简历只有五六个海归,现在100份简历中可能有约20份是海归投送的。

  满怀预期和憧憬,现实中却遭遇就业难,成为不少海归人员的共同遭遇。

  曾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张俐(化名)说,她还在紧张赶论文时,中国国内毕业生就早已在校园招聘中找到工作。她在7月份毕业回中国后发现,心仪的单位都已结束招聘。最终还是得靠父母托关系才进入一家国资参股企业工作。

  从英国攻读硕士毕业后中回国的小董,在北京各大招聘会都被“泼冷水”。小董说,在英国留学一年花费约50万元人民币,“本以为回中国就业可能会比中国国内毕业生多拿一倍左右的月薪,事实上薪金水平差不多。”

  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认为,“留学本质上应是对本国理论知识、教育内容、科研条件方面的欠缺,有针对性地到他国补充的短期行为,不应一味对海归群体进行拔高或者贬低”。

  不少专家表示,随着留学普及,海归群体“去光环化”将是必然趋势。因此,留学人员需要加快适应海归常态化的调整,社会各方对海归群体也需要宽容与理性,创造条件让有实力的学子能够真正报效祖国。河北《燕赵都市报》

 

  海归员工更受民营企业青睐

  五成国企会让海归员工进入更核心岗位

  不过,近年来中国的用人单位在录用海归时已呈现可喜的变化。根据《报告》的调查,大部分受访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仅39.5%的企业在招聘时没有明显区别,这表明海归群体在回中国就业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优势。

  此外,从不同类型单位对招聘海归的倾向性来看,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对海归人士没有任何偏好。而随着单位性质的变化,国企、外资/合资企业、民企、海归创业民营企业和其他单位如NGO(非政府组织)对海归的偏好逐渐增加。

  调查显示, 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待遇。如20%的单位认为海归员工在本单位的晋升途径更快捷,17.5%的单位本单位海归员工的工作岗位更核心等。

  其中,50%的国企表示会让海归员工进入更核心的岗位,外资企业对海归员工的特殊待遇相对分化。

  相比之下,更倾向于招聘海归的单位,如民营企业、海归创业民营企业则会为海归员工提供更丰富的优惠待遇。

 

  ·链接·

  情感与文化因素影响是海归回中国的主要因素 

  《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子女出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调查发现,海归人员的父母学历水平相对较高, 44.8%取得了本科学历,17.7%取得了研究生学历,甚至有4.7%取得了博士学位。

  海归选择回国就业主要原因排在首位的是“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占43.7%。随后分别是“国内整体经济前景好,政治稳定”,“国外形势不利于外国学生就业”,分别占37.1%,23.4%。

  此外,中国国内的社会网络,海归政策,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海归回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对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首先要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十六字方针,鼓励留学人员回中国工作或者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

  有分析称,将留学人员作为新的统战工作的“着力点”,是中国审时度势,积极参与全球人才竞争的重要表现。“十三五”规划的深入实施,也将为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中新网

 
移民移民专家团队

(责任编辑:康联信远)
【相关文章】
在线评估
投资移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