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实是活在社会的底层”
原因是这位同事为了让孩子读上一所好学校——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注:该校九年一贯制,只要买了对口学区房,就解决了孩子小学、初中一共9年的读书问题),计划卖掉自己现在居住的950万市值的房子,买入一套对口静教院附校的“海防村”小区的房子。
但是据该公众号文章作者称,“海防村小区总价最便宜的是一套27.5平方米、一室户的‘老破小’,总价610万元,单价22万元/平方米。买了海防村小区后,剩下的钱只能再买一套6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老破小’,全家三代五口人挤一挤……”“置换学区房后,等待他们的将是人均12平米的蜗居生活。这就是生活在中国一线城市上海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千万富翁的悲惨生活”。
该文随后又从房价讲到育儿、养老,并得出“千万资产已经相当于贫下中农”、“在上海,1000万仅仅是一条有吃有穿有住的温饱线。而身价千万其实只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纯刚需、伪富翁”等结论。
可以说,这篇文章现实的表现了一线城市中产阶级的生活,看似光鲜却又处处是困境,直击“家庭、育儿、买房”的一系列焦虑。
到底事实是这样吗?这个号称上海海防村小区的房价真如此高吗?
在某房产中介的网站上,可以看到3套挂牌的海防村房源,面积从49-60平方米不等,对应的房价从1010万到1230万不等,基本上折算下来均价都在20万左右。
工作人员提供的成交记录,最近一套总价970万元的房子后台还未显示
内部人员也解释,22万一平米的房子是特殊房型才如此之贵。按照以往记录,海防村成交房源每平方米均价在12万元-14万余元不等,50平方米及以下的小户型要贵一些,以上则便宜一些。
为了好学区就得过悲惨日子?
父母说,一切为了孩子,值得!
对于不少国内的中产家庭来说,买学区房是“教育”焦虑所致,一切都为孩子未来。孩子从小上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将来就能上个好大学。于是,学区房价就这么被推高了。如此,同样的房子,只要在好学区价格要高几万或十数万甚至几十万。即使租房,也远高于一般地区。
正如上文的海防村一样,属于上海市教育局公布的2020年静安区公办小学招生划片范围内(海防村(陕西北路以西区域)、蒋家巷(陕西北路以西区域))。
▲8个对口静教院附校的学区房小区
除了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学区房也是一夜之间疯涨,涨幅高达50万、100万,上涨幅度为五年来最高,不少家长大喊“吃不了消”。但学区房买卖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很少有人担心这是“最后一棒”。
在上海买了学区房,而这只是个开始
我们先来听一个上海家庭的故事。
房价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涨起来的。张琳最初想买一套两百万到三百万的房子,后来预算提高到四百万,对房子的要求也降低到“够我们一家三口住就行”。还有不少家长买的房子,连蹲坑也没有,用公共厕所,家里的木质楼梯踩上去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动,“都快成历史保护建筑了”。
2020年到2021年,上海正式实施中小学“公民同招”以来,学区房经历快速上涨,最狂热的时候,一套破旧的“老公房”单价直逼汤臣一品。到了情况无法改变的时候,一些家长开始寻求精神上的安慰。他们更愿意聊一些网络上的故事,比如一群码农用力“鸡娃”,孩子们成绩提升,活生生把一所普通学校“鸡”成了区重点。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12月,上海本地人张琳跑遍徐汇普陀静安各区,看过二十多套房子之后,决定买下闸北实验小学附近的一套学区房。房子40平米,建于1982年,单价八万六——学区房价格和附近学校的教育水平呈正比,闸北实验小学位于静安区第一梯队。签完定金合同那天,她觉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任它再涨再跌也跟我没关系了”。
从去年10月起,上海学区房价格进入快速上涨通道。根据平米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20年上海优质双学区,九年一贯制学区房,涨幅已超20%,不久前,一套位于梅园二街坊的37平米学区房标价748万,单价近二十万,直逼两公里外的汤臣一品。不止一位家长将买学区房比喻成“买白菜”——纠结犹豫的时间与价格完全不呈正比——虽然张琳在买房前已经看了不少,但最终出手只花了一天,不是因为房子有多合适,而是因为再不买就没有了。有几套她原先看中的房子,隔几天再问已经被拿下,“每次刷(房产中介APP)都少好多套。”
相比焦灼的家长,中介们显得颇为放松。张琳的中介告诉她,因为卖学区房,自己已经提前几个月完成年入五六十万的目标,而他们店里的销售冠军赚了一百万。房东们成为绝对强势的一方,新上海人刘杰曾看中一套位于川沙的学区房,刚让中介联系房东,电话那头就要“加个三五万块”。张琳告诉我,市场上挂出的房屋只有一半能签字售卖,另一半的房主们只为“感受一下市场温度”,随时准备提高价格。
张琳的孩子刚刚一岁半,而闸北实验的入学条件是孩子户口满五年。五年后,孩子六岁半,报名读这所区第一梯队小学,一切都恰到好处。那天,在一个上海父母常关注的教育论坛上,她发帖自称“成功上岸”,帖子下的父母们都在“恭喜楼主”。但后来,她告诉我,她的故事不再“正能量”了。
付过定金之后,类似的学区房型价格飞涨,她眼看着房子单价变成9万多,10万多,后来,“挂12万的也有,挂13万的也有”。一个月过去,类似的房子已经涨价超70万。她有点慌了,预感不太好,联系房主希望早日网签,对方以工作忙为由推脱,后来索性坦白,“涨价太多,不想卖了”。现在,张琳一边思考如何对付房主,一边再次踏上看房道路,而房主则盼着她能知难而退,为了孩子有学上,早日去别处买套学区房,放弃这场纠缠。
和很多上海家长一样,张琳做出买学区房的决定,最初也是因为看到“公民同招”的消息。去年3月,上海全面实施中小学“公民同招”,规定幼升小、小升初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与北京不同的是,一直以来,人们公认上海的民办教育优于公立学校。一部分原因是民办学校提前录取,通过组织考试等方式“掐尖”。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教育部在2018年和2019年的文件中,多次强调推行“公民同招”。这意味着,家长们只能在公办民办里二选一,原先那种搏私立、保底公立的入学模式被打破,如果选择私立未被录取,将面临调剂。没有家长愿意拿教育的稳定性开玩笑。实施公民同招后,上海私立学校报名录取比从3:1剧降至1.4:1,更多家长转而购买学区房,以获得公办名校的入学机会。
房价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涨起来的。张琳最初想买一套两百万到三百万的房子,后来预算提高到四百万,对房子的要求也降低到“够我们一家三口住就行”。她曾看过一套建成于八十年代的房子,一进去就像是回到“又穷又苦的八十年代”。房子四面都是水泥墙,厕所是蹲坑,听说房顶改造过,大概不怎么成功,肉眼可见是倾斜的。更重要的是,一进房间,张琳就闻到一股“腐朽的味道”。“是有老人在里面去世吗?”她问,中介给出了否定的答复,但也并没能阻止张琳匆匆离去的脚步。张琳的中介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据他说,还有不少家长买的是三十年代或五十年代建成的房子,连蹲坑也没有,用公共厕所,家里的木质楼梯踩上去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动,“都快成历史保护建筑了”。
张琳曾看过的一套老破小,她看的是一层 ©张琳
再拿林悦刚刚拿到房产证的房子来说吧。去年10月份,她看到一套浦东的学区房,每平米小五万,几天后决定要买,涨到五万八。现在,这个数字是九万。“还好(房子)定下来了,如果没定下来,我们现在应该属于买不起的状态。”林悦30岁,是个年轻的妈妈,她感谢自己一贯的果决——这套房子她只看了一次就买了,她觉得这是自己2020年最快速、最果断,也是最明智的决定。
至少对部分家长来说,买学区房不是复杂的事。人们不会把学区房当作真正的房子,或者真正的家。他们通常只打算在里面住个三五年,等孩子毕业就把房子出手;或者买下“学区”,把房子租出去,自己再在附近租一套大房子住。家长们的选房过程超乎想象得简单——在网上拉出上海各区学校排名,排名越高的学校,房子就越贵。跟房龄大小、户型结构、是否精装修没什么关系——顺着排名依次往下看,哪个学区能买得起,就买哪个。如此一来,每个学区里能考虑的房子一般只有三四套,考虑一两天也就出手了。
犹豫就意味着金钱上的损失。家住张江的新上海人刘杰,2019年初就琢磨着给孩子买房。他原本看中一套致远中学附近的房子,三百万不到,张望了两个月再看,房子总价涨了几十万,买不起了。到2020年底,买房再次被提上日程。他看中一套川沙的房子,12月看房时,房价240万左右,一个月后涨到了282万。这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他预想过更坏的结果,比如房东毁约,临时跳价什么的。付定金之前,他甚至考虑给房东多付两到三倍定金,一来表达十足的诚意,二来也提高了房东的违约成本。
总的来说,时间就是一切。房价飞涨,使得相关政策也快速更迭。即便是果断下手的林悦,也没逃过政策改变带来的波折。为了能尽量降低一次性支付大量资金给家庭带来的压力,林悦到工商银行办理税贷——这是一种银行给买房者的贷款补贴,利率一般比首套房贷款更低。但2月2日,就在税贷即将审批成功的前一天晚上,林悦收到工商银行发来的短信:为了给上海房价降温,银行暂停办理税贷。她叹了口气,谁能想到呢,好运就这么擦肩而过了。这意味着她要多准备30万现金支付房款,也意味着要再次跟父母和朋友张口求助。
计划赶不上变化,所有步骤都要按着加速键进行。刘杰和房东在今年元旦前几天草签合同,原本约定1月20日交首付,但他等不了,1月8日,刘杰就筹集好全部首付款,一次付清。之后拉着房东办理各项手续,等待银行审验。到1月28日,过户完成,比预计时间至少提早了一个月。就像是一场胜利大逃亡,他赶在价格进一步上涨和政策变动之前,完成了全家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
“我们算是提早买了,不然到现在再买,都买不了了。”他说。
在一份《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中,上海妈妈高居榜首,“学区房”和“子女升学”问题,超过了传统的“婆媳关系”,成为最困扰妈妈们的问题。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都是家长们最大的心愿。
我查到一篇关于上海学区房的文章,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杰,关于家长们对学区房的狂热追逐,他提供了自己的解释:“上海是一个中产阶层占比很高的城市,”文章中写道,“中产阶层往往有很强的阶层地位维护焦虑感和阶层攀升使命感……自己子女能否在同一阶层家长聚集或比自己更高阶层家长充斥的学校里就读,是阶层地位的重要标志,也是阶层安全感的重要体现,甚至可能还是他们实现阶层攀升的一个渠道……中产阶层为自己子女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让他们通过获得较好学历而规避阶层滑落风险。”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会不会觉得在中国作家长很累很累,而你却不知道这其实只是刚开始,后面更累的还有孩子上学以后的事情,作为中国家长相信你懂得,而实际我们为何一定要这么累?是没有更好的选择吗?移民人群中,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说起移民原因无不是为了孩子教育。都说,国内学区房价格过于夸张,一线城市上千万已成为现象级,二三线城市也都要五六百万起,结果还未必能买得到! 既然买学区房的意义就是为了上个好的学校,将来能进好的大学,那何不寻找最快最直接的途径呢?而好的大学大部分都最是在北美,而这也许才是中国家长最终梦想,那如果可以早一点离北美名校更近,受更国际化的教育是不是更好呢?
甚至还没学区房的一半费用。培养教育孩子成才的方式不仅仅只是购买学区房这一种方式,教育移民已经成为趋势。与其挤破头失眠只为抢一套老破旧的中国学区房,为何不能把这个钱用来直接让孩子享受比国内私立学校更好的国际化教育,留学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首选!
许多客户在购置加拿大房产时候,都会感慨“怎么这么便宜”! 根据加拿大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的数据,2021年1月份出售房屋的全国实际平均价格为62万加元,而这个价格已经比去年同期涨了14万多,可以想见之前的加拿大房价是什么价位。而实际上这个钱在加拿大卡尔加里这样的城市是完全可以买到学区房的,而且不是公寓而是豪宅,大别墅!
那么,如果一套上海学区房,可以换1套加拿大房产,另外还能再给全家办个移民,一人申请全家拿枫叶卡,实现孩子的国际教育自由,居住自由。这样的生活是不是会让你更轻松呢?
也就意味着你在上海买学区房并不是开始,而是在加拿大移民后,你的美好生活刚刚开始,你不需要再为孩子的未来操心,不为经济也不需要为孩子教育,因为孩子在外留学的费用你可以省了,当你一旦有了身份就相当于省了你未来孩子几百万的学费,孩子一旦受了西方教育你也不必再为起跑线和培训班,老师的作业而焦头烂额,更不需要为考虑未来孩子的婚房而拼了老命攒钱买房子,你的一生就是一直在拼命中度过,而是换了一个活法,孩子和你都解脱快乐了。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移民朋友大伟的故事,来给大家从衣食住行上看看,移民加拿大以后到底省了多少钱。
移民加拿大,为我的人生省下2277万
住房
我住在大温哥华地区的南素里,这是一个海滨小镇,离温哥华市中心大概一小时车程。这里既可以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人际关系的简单,同时还能沾光大城市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
北京和温哥华同属两个国家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拿我现在住的房子来说,占地350平米,室内面积340平米,社区公共配套资源完善,类似的房子现在售价150万加元左右,折合人民币750万人民币。
如果这栋房子放在北京,我搜索了一下价格。距离市中心差不多车程的顺义龙湾别墅,一栋2010年新的独栋,建筑面积310平米,装修非常普通,卖价2700万人民币。而这个档次的别墅在北京来看绝算不上高档,主城区的别墅、新建的别墅价格都要呈指数的增加。
所以在房子上,我省下了2000万人民币。
当然这笔账是非常不严谨的,先不说别的,作为一个工薪阶层。在北京我可能一辈子都住不上独栋别墅。即使我有那笔钱也可能不舍得花,存起来以防万一,或者用来创业。
另外您也可能会说,拿北京和温哥华来对比也是不恰当的。不管经济、文化、政治地位上来说,温哥华跟北京都不是一个档次的。单拿人口来说,北京2000多万,温哥华200多万,人口就差了10倍。
而且北京有全世界最壮观的体育场,有14车道宽的长安街,有上百层高的摩天大楼,有几百公里长的地铁!温哥华有吗?
这些温哥华都没有,但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些壮观的东西恰恰不是我看重的。我更关注可以随时看到晴朗的天空,随处都有孩子们的户外游乐园,随处可见的社区图书馆,还有街坊邻居都亲似一家人的社区。
说真心话,从北京搬来温哥华我还真没感觉到自己是虎落平阳,反而在生活质量上有大幅提升,住房条件就首当其冲。
小结,如果在两个城市都住独栋别墅,北京的成本要比温哥华高出太多。同样的居住条件,温哥华将比北京节省2000万人民币。
子女教育
王中王现在读的是一个教会私校,学费是每年8000加元,折合人民币4万。虽然不是最顶级的私校,但在整个温哥华也是排名比较靠前,非常注重学术的私校。除了学费,学校再没有其他费用,书本,每年几次的课外活动(参观农场、水族馆、动物园、滑冰、滑雪等等)也都不再另收费。我们唯一要额外花钱的是孩子的校服,校服的价钱跟正常衣服基本差不多。而且孩子每天穿校服反而省了普通衣服的钱,一套校服穿一年,所以这部分就不另算了。
而假设我现在还在北京,有很大的可能也会选择让孩子读私校。这倒不是出于鸡娃或者攀比,最重要的是我买不起最好的学区房,我所在朝阳区的学区大多是非常普通的中小型。另外,以我和大王的个性,估计也受不了公立学校的竞争,不舍得让孩子每天学习到夜里。
另外移民前,大王是北京一所私立高中的校长,一直接触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对北京的私校环境也相对熟悉。
北京最顶级的私校动辄30万一年的学费,我们是万万读不起的,就是交得起学费也融入不了那个圈子。估计我们会选择一所第三梯队,15万学费左右的私校。但这这还只是学费,北京私立学校的校车、校服、住宿、课外活动等等费用也不少。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初中和高中的学费和杂费会越来越高。平均算下来每年要20万左右。
都以中等水平的私校来比较,小学中学12年,我们在温哥华每年可以剩下人民币16万人民币,12年就是192万。
当然,学校费用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支出的一部分,课外教育同样不便宜。温哥华的课外教育资源异常发达,优秀的城市环境和人文吸引了全世界各种顶级的教师人才,价格相较北京便宜一些。奥运会冠军、教练、知名艺术家比比皆是,价格也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不过课外教育方面实在是不好对比,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能走多远都不一定,这个部分不做计算。
值得一提的是,在温哥华,即使不花钱也有大把的课外教育资源可以选择,各个大学、社区、教育局、图书馆、社会组织都会举办名目繁多的公益性活动,只要你肯研究,免费的资源就能让孩子忙不过来。
说完了中小学,再说大学。加拿大的大学学费在西方世界中是相对较低的,但还是要比中国贵一点。
我们以加拿大顶级大学之一“不列颠哥伦比亚UBC"大学为例(常年保持全球30位左右的排名),热门专业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本科生每年的学费是5500加元,折合人民币2.75万元。这个学费是针对加拿大本地学生,而留学生的学费就一下子涨到了4万加元一年。
再拿中国最顶级的清华大学比较,每年学费5000元人民币左右。四年本科下来,加拿大的学费大概要比中国贵出10万人民币。
当然这个比较也是不科学的,学费是一方面,能不能考上是更重要的问题。相较而言,“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的录取会更加容易,加拿大本地学生的报考录取率是50%。
小结,如果我们以K12教育全部私校,顶级大学的顶级专业来计算,孩子在学费投入上温哥华比北京节省182万人民币。
汽车
近些年,国产的合资车型与国外的价格差逐渐减小。但高端车型还存在着巨大的价差。
还是用我的的实际情况来比较。我在加拿大开的是一辆北美版的本田奥德赛,3.5升排量,车长5.2米,这种Minivan车型在北美是最常见的过日子车型。北美版奥德赛在中国几乎买不到,所以我们以同价位销量也差不多的丰田塞纳作对比。
2021新款油电混合塞纳XSE四驱运动版,在加拿大的落地价不到5万加元(朋友刚刚提了一辆),折合人民币25万,而在北京平行进口的同样配置大概是50万人民币左右。
所以如果我在国内开同样的车,温哥华可以比北京省下整整一半,25万。如果以驾车30年来计算,10年一辆车,总共要买3辆。但不是每辆车都会有这么大的差价,比如我们老了可能会买一辆经济型的卡罗拉。所以三辆车我们按照可以节省50万人民币计算。
另外,如果如果喜欢摩托,那这个价差就更大了。以宝马R1250 GS这款传奇车型来看,北京的价格是21万人民币。加拿大这款摩托的价格是2.7万加元,折合人民币13.5万人民币。但摩托车的价格是次要的,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一个能进城的摩托车牌大概要30万人民币左右。而在加拿大,车牌不要钱,只要买保险就好了。
要真的是一个摩托车爱好者,那么在加拿大一下子又能省下小50万人民币。但摩托不是生活必需品,我们就不算了。要说玩的东西加拿大太多了,玩四轮越野摩托、玩船、玩雪、玩飞机......成本都要比国内成倍的降低。
小结,在温哥华生活,同样的中高档汽车,30年将节省50万人民币。
医疗
加拿大是世界著名的免费医疗,看病、住院、手术、康复都一分钱不用花。但加拿大的医疗系统也存在问题,免费导致效率降低,等候时间较长。根据我的经验,一般问题都可以在家庭医生处解决,提前一两天预约就能看上;而严重的疾病或者急救效率极高,刻不容缓的可以得到医治;而慢性病在加拿大的治疗比较麻烦,经常是约一个CT就要排几个月的队。但无论如何免费的有尊严的医疗总归是好的。
在加拿大医疗上有一个部分需要我们自己花销,也就是出院之后的药费。虽然在医院期间所有费用都由政府负担,但出院后长期治疗的费用是要自己支付的。我们粗略的按一个家庭一生有1万加元药费,折合人民币5万元来预估。
中国的医疗其实我并不太了解,各类的社保和商业保险覆盖也不尽相同。另外从幼儿时期的疫苗,到重病的特效药物,有一些也是医保不能覆盖的,有可能一个手术就要以十万的单位来计算。这部分实在难以归纳,根据亲戚朋友的经验,我们以一个家庭一生中医疗支出50万人民币来预估(现实情况很可能比这个数字要高,专家号、特需门诊、国际部、进口药、私立专科医院)...
小结,医疗部分,温哥华将会比北京节省45万人民币。
我们把房子、车子、医疗、教育加起来统计,在相同的生活质量前提下,以我个人的体验,温哥华要比北京少花:
-
房屋:2000万
-
子女教育:182万
-
汽车:50万
-
医疗:45万
-
总计:2277万人民币
以上统计只是生活中一些重要项目的粗略统计,也只是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得出的武断结论,肯定是不科学的。
而且有的朋友也会提出疑问,难道加拿大就什么都便宜,尤其温哥华是有名的物价高!确实,蔬果蔬菜上加拿大要比国内贵(肉蛋奶要比国内便宜),烟酒比国内贵,另外日常的五金杂物等小东西也不便宜。但这些总共又能花去多少钱呢?对比房子、车子、医疗和教育这生活中的四座大山实在也算不了什么。高一些的价格也换来好一些的商品质量。
加拿大真正贵的其实是人的服务,餐厅、酒店、上门维修等专业人工劳动都十分昂贵,这也让人们养成了自己动手的习惯,而实在解决不了的,花钱买的是令人愉悦的服务,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平等。
总之,作为一个工薪阶层的普通人,如果只从这些生活必要组成部分来看,花同样的钱我在加拿大生活质量有着质的提升。而在心灵层面,关于家庭、关于友谊、关于自然、关于休闲生活、关于社会价值,其实我的每篇文章都在无意间讲述着其中的收获。
现在有一种移民方式就可以让你孩子免费留学的同时拿到你的身份,既省了学费又实际了有房有车的豪宅梦想,少奋斗几十年,换一种活法你要吗?
我们之前给大家算过一个账,大家算个账,我们以一个家庭有两个娃要去加拿大上学,那么从小学到大学本科毕业,先拿到枫叶卡再去读书比纯留学可以节省高达319.9万元人民币!而且家长可以陪读。
怎样才能成为本地生节省319.9万呢?
答案只有一个:家长拿到枫叶卡!
2021年对于想要移民的您绝对是个不可错过的时机,不管是境内还是境外,也许疫情让我们因祸得福脱颖而出。只要申请,你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你相信吗?不信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