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写道,“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
近几十年全球化快速发展带来了全球经济分工的细化,即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成为全球的主要市场,俄罗斯、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及中东、非洲和拉美等资源富集的国家主要提供能源资源,全球制造业则向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集中,形成了全球经济三极分工合作的局面,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在未来,中国经济增速与全球经济增速之间的相关关系会变得更加紧密。
四十年后的中国:
过去十年,中国最大的收获就是一心发展,被誉为“全球最成功的国家”亦不为过。
世界银行曾发表公开预测,估计中国GDP在2020年左右赶上美国,2020年以后差距进一步拉大,到2050年中国GDP将超过7万亿美元,接近美国的近一倍,届时中国GDP将占世界的40%,成为无可争辩的唯一超级强国。
西方移民将成中国“蓝领”:
法国的摄影师Benoit Cezard拍摄了一组非常有趣的摄影集“中国2050”,照片中,老外正做着现在部分中国百姓所干的工作:搬砖,三轮车夫,扫地大爷……
根据环球时报的报道,Cezard本人确信,到了2050年,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来自西方的移民将成为中国的“蓝领”。
熟悉的场景和不熟悉的面孔让作品产生的一种视觉上的新鲜感,与现实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
Benoit Cezard的灵感来源于学者提出“205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观点,他说:“随着中国快速发展,未来中国的农民工将由西方人取代,所以他们得提前适应一下。”
世界最“老”国家: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说:“到2050年,中国每3人中就有1人超过60岁,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老’的国家。”
他介绍,2010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总数为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而到2050年,60岁以上老人将达4.8亿,占到总人口的34.1%。这意味着,平均每3人当中就有一位老人。
与此同时,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小。1982年,中国每个家庭平均4.43人,而现在每家只有3.1个人。独生子女为2亿,家庭结构呈现出典型的“421结构”:即4位老人、2位中年人和1个孩子。孩子长大后外出求学、就业,父母必然留守空巢。
中国猪肉市场规模或占世界80%:
业内普遍认为,在全球肉类行业贸易发展中,中国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3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转型升级的需求,国内自身供给有限,巨大的消费潜力,强烈地吸引着众多国际企业。
与此同时,中国肉类行业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条件下,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肉类市场。”欧盟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发展总司总司长泽西·普莱瓦说道。
也有人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要从现在的70亿增加到90亿。中国人口增长不会比外国慢,所以今后中国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再加上中国的土地、水资源等相应短缺,对进口肉产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预计中国将会占到世界肉类产量增长的50%。这其中,猪肉占的比例会更大,可能要占到80%以上,因为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
中国核电发电量将超出世界核电量总和:
中国正向核电大国迈进。日本《Wedge》杂志近日刊文指出,如今中国核电行业如日中天,规模惊人。除了运行中的19套机组,还有在建的29套及计划中的225套,发电量将达2.8亿千瓦——规模已超日本。
中国计划到2050年建成年发电量达4亿千瓦的核电机组,发电量将超出目前世界核电量的总和。中国正把核电作为“未来发展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北京对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力度,可想而知。
文章称,由于核电行业工资待遇高于普通行业,还肩负着改变环境(记者在华常听到“绿色能源”之说)的使命感,加上国家大力支持,核电行业成为热门,许多人都心向往之。
一名业内人士说,国有核电企业员工除了基本工资,还在婚育和子女教育方面享受补贴。以前设置核电专业的中国大学寥寥无几,如今有近50所。清华等名校的核电专业更是热门。可以预计,将来中国会有更多优秀人才不断进入核电领域。
中国人的富裕程度将是现在的5倍:
40年后对中国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也意味着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有多少。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发达国家,也代表了最强的生产力,从1970年到2010年之间,人均收入翻了一番,但到2052年这种局面不一定会延续下去。
2052年美国人的富裕程度会减少15%,一个理由就是美国是世界上最成熟的经济,劳动力很大一部分从农业转向工业领域,特别是转向第三产业,比如一些服务业、娱乐领域、医疗保健等等,很难把美国的产业进行系统化分类,17%的美国人工作在保健卫生领域,使其国民能够更加健康,但在这一领域提高生产力非常之难。
为什么美国的经济会下降?欠中国的债太多,对中国的债务可能占到GDP的三分之一,这些债务是必须要偿还的,也就意味着美国需要进行经济重组。
而美国政府无力进行这样的改变,因为美国的民主体制使得决策的时间非常漫长,需要不断讨论决策好不好,会把整个过程拖延非常长的时间,总之,会造成经济发展的下降趋势。
在未来的40年,中国人均收入将快速增长,到2052年中国人的富裕程度将是现在的5倍,变得很有钱,因为中国也会走日本和韩国的路子,他们从一个农业国家发展成为比较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用了不到三五十年的时间,日本和韩国能做到,中国也可以做到。
中国未来的问题和矛盾:
当然,这并不代表中国未来会遇到什么问题和矛盾,比如重大的污染、贪污腐败、不公平现象以及一些社会矛盾冲突的增加,还有气侯变化大背景,但是相信中国人和日本人、韩国人一样有能力,既然日本和韩国可以在有重大污染、贪污腐败、不平等的现象下,仍然在经济上有较高发展,中国人也可以。
40年后的世界:
对于全球未来40年的预测,主要把世界分为这样几个大区:第一个是美国;第二个是中国;第三就是除美国以外的OECD国家,也就是非常发达的国家;还有一类就是世界上其他的14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非常小而且非常贫穷。把这几个地区的预测总和加起来,就是对整个世界的预测。
世界人口走势预测:
全球大脑研究所研究员卡德尔-拉斯特表示人类将在2050年进化成一个全新的种群。这种进化是全新的技术、行为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他指出人类正在经历一个重大的进化过渡时期。
拉斯特表示在不到40年时间里,人类的寿命将大幅提高,要孩子的时间向后推迟,日常琐事将借助人工智能完成。这是一次巨大变化,能够与猴子变成猿,猿变成人类相提并论。他认为未来我们的大部分时间将生活在虚拟现实当中。
一些进化学家认为2050年人类的寿命最高可达到120岁。随着大脑体积的增加,生物体需要更多能量和时间发挥全部潜能,用于繁殖的能量减少。拉斯特表示未来的人类并不是“短寿早逝”,而是“长寿晚逝”。
要想对未来的人口数进行预测,人口学家们首先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那就是未来不发生重大的变化,并且他们会将重点至于三个最重要的因素之上,即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口的迁移。人口的整体寿命正稳定的增长,而战争和重大疾病造成的影响则被排除在外。在2000年,联合国对2050年全球人口的估算数字是89亿。
根据人口学专家预测,那时候地球上的总人口将比今天增加二十亿。除非发生诸如毁灭一大块大陆的超级地震或者闪电式流行病式的全球性灾难,2050年世界人口的分布将是如下所述的情形。
北美:2050年人口将达4亿4690万人,增幅为28%。与其它发达国家的情形相反,美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将继续增加,然而,那里的人并不多生孩子。美国人的生育率仅维持在替代水平。加拿大人生育更少。但这两个国家一如既往地接收很多外来移民。目前,每年有150万移民进入山姆大叔的国家。从2040年起,这个数字将超过200万人。在2050年,美国的面孔越来越带有拉美人的特征:每三个美国人中将有一人是拉丁裔。
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人口将继续缓慢增加,在2050年达到7亿5100万人,增幅为26%。但是那个时候,这个地区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仍然只是8%...并将与世界其他一些地区一样,人口老龄化。那时候在巴西的海滩上,最常见的活动将是懒洋洋地晒太阳和拣贝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沙滩上打排球。因为,到2050年,20岁以下的年轻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从现今的33%降到20%,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将从现今的7%增加到20%。
非洲:在未来的40年里,非洲人口将翻番甚至超过,在2050年达到21亿1920万人,增幅为110%。人口增加的地区特别集中在赤道附近的地区,而在北非和南部非洲,人口将几乎不增不减。尼日利亚的人口将从现在的1亿6700万人增加到3亿9000万人,是增长幅度最令人惊讶的国家。该国妇女的生育率会下降,但将依然保持较高的水平,例如在首都尼日尔,平均每个妇女将生育4个孩子而不是如今的7个孩子)。今天,在非洲赤道地区生活的人是世界上寿命最短的人,平均可以活到55岁,比拉丁美洲人少20年。到2050年,他们的人均期望寿命将会增加十几年,虽然排名依旧居于世界最低。
欧洲:欧洲人口将下滑2000万,在2050年达到7亿1900万人,负增长-3%。这就是人们不再生孩子,或是生得太少(低于人口替代所需要)的必然结果。欧洲多数国家将面临这种情况。只有法国、荷兰、爱尔兰和英国的人口将会增加一点点。人口下滑幅度最大的将是俄国,到时候它将失去1600万居民。老欧洲(旧大陆)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名副其实:在所有欧洲国家,40岁以上的人口都将占一半以上。最老的国家将是葡萄牙:到2050年,它将有一半人口超过52岁。拐杖准备好了吗?
亚洲:亚洲人口在2050年将达到52亿1700万人,增加22%。这个大陆有两大巨人:中国和印度。在人口数最多的金牌榜上,如今中国占据着第一位。但是在冲往2050年的跑道上,印度将超过中国。预计在2050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6亿9000万人,而中国人口保持在13亿上下。中国人变得衰老,住在城里。而印度仍将有一半人口住在乡下。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将和今天一样依旧是孟加拉。在那里,每平方公里居住着1300人,比法国要拥挤11倍。
大洋洲:这个主要由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组成的大陆,在2050年时人口将达到5500万,增幅为55%,超过一半。尽管如此,这个地区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依旧小得可怜:只有0.6%。2050年时人口将达到5500万,增幅为55%,超过一半。尽管如此,这个地区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依旧小得可怜:只有0.6%。
世界GDP预测:
如果把通过各地区生产总值得出的经济活动规模配以产业化人口规模的比例,就能大致推算出40年后各地区经济所占份额状况。
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洲、美国、日韩和中国等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比例将为6:4:6。具体情况是,美国与中国的经济规模几乎同等,但低于欧盟地区。日本和韩国的经济规模为中国的一半。俄罗斯即使强化与欧盟的合作、成功实现经济发展,其经济规模也不到美国的40%。
如果世界经济以40年前的速度增长,那么到40年后会是现在的4倍之多。事实上,40年后的经济规模是现在的2.2倍。
世界经济在未来40年会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随着人口达到峰顶之后下降,劳动力同样也会达到峰顶之后开始下降;第二,在非常富裕的发达国家,经济逐渐趋于成熟,而在一个后工业化的国家,提高生产力是非常难的。
40年后,任何经济体都不具霸权地位,世界经济将彻底走向多极化。美国将继续保持经济大国地位,但已完全不能称为霸权国。中国的平均生活水平也因人口规模过大而远远赶不上其他地区。
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具备霸权地位、世界经济彻底实现多极化的情况下,无论哪国的货币都不可能同时成为世界经济的基础货币或在世界经济中共通的国际货币。
如果说人们根本没有想到在2052年GDP的增长会比人们预期更慢,这意味着人们可能也预料不到,40年后,包括中国、挪威以及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都会把更多资金包括人力和财力,用于解决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气侯变化的损害以及社会的不公平现象。随着人类走向未来,一些问题会越来越突出,会逼着我们不得不把更多的财力以及人力投入到解决这些问题中。
过去,四分之一的GDP用于发展,而四分之三,也就是大部分用于消费上。在2052年,人类可能会花更多的资金用来修复气侯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治理污染,这种比重会越来越大。
全球气候环境预测: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足,人们对匮乏资源的争夺可能会导致40年后的地球变得面目全非。
2050年那时的全球气候变化将失控,出现显着变化,未来40年全球将出现干旱、洪水、热浪等极端气候现象。
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仍持续增多,预计40年后地球大气层温度将上升4摄氏度以上。可能把世界变的更加复杂,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会更高,可能有更多的风暴、洪涝、森林火灾,同时海平面会上升30毫米。
北极冰原将变得非常稀薄以至于破冰船能够开凿开一条穿越太平洋到大西洋的笔直路线。
事实上,人类被预言最多可能发生在未来的战争便是由水危机引发的,而这场危机遍布全球,特别是那些现今已经无水度日的国家。
早在2000年的时候,巴基斯坦一些地区开发地下水的速度就已经两倍于雨水的补充能力,到了2020年,这块地方可能由于过度开发地下水,已变得如同荒漠。土地缺水,人们希望有更多的降水出现,但是人口膨胀排出的二氧化物过量使全球变暖,从而使撒哈拉非洲地区变得滴水难求。
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方,再加之干旱的气候,对尼罗河的争夺已经白热化。埃及前总统萨达特曾说:“让埃及重新卷入战争的唯一因素只有水源。”参与水源争夺战的国家多数为贫穷和气候干旱的国家,例如非洲东北部国家,这里可能成为世界上水资源争夺最激烈的地区。
但非洲以外地区也可能爆发类似战争。专家曾指出,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在争夺印度河,中东国家正在争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而东南亚国家也在争夺湄公河。正如作家史蒂芬?所罗门所预见“由于水源引发的冲突将成为国际性问题”。
科技、能源预测:
近年来机器人技术进步明显,40年后,未来机器人足球队甚至有可能击败人类足球队。以现在的技术进步速度来看,这一点绝非天方夜谭。
如果未来的技术进步像40年前一样快,能够通过科技的进步来提高能效的话,世界能源的使用将在2035年达到峰顶之后大幅下降。当人类越来越多的使用可再生能源,能源使用量也会变小,同样,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会变小。二氧化碳在2052年的排放量与现在不会有太大差别,不会有实质性下降,但唯一不同的是现在二氧化碳排放增幅是每年3%,而到了2052年,增幅会缓慢很多。
知道未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很容易计算出全球变暖的程度会有多少,现在的全球温度比工业化之前已经上涨了0.8摄氏度,而40年后将会超过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的警戒线,即温度上升将超过2摄氏度。
对于中国而言,2052年的温度可能会比现在高出4摄氏度。由于中国是个内陆国家,不会过多受到海洋变化的影响,但中国的陆地面积可能会有更多的沙漠被侵蚀,同时,上海也需要花巨资去维护它的海岸线不被侵蚀,北京的雨会比现在更多,同时,食物和土地资源也可能出现紧缺。由于气侯变化带来的影响,中国的游客在未来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如此方便的观看自然景观,而是需要排长队才能看到这些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因此,在2052年,世界人口和经济增长会比人们预期的增长更慢,但足够引发气侯危机;人类消费的增长会陷入停滞状态,因为国际社会需要花更多的钱用来修复和适应气侯变化;污染危机继续发展。
还有一些不利因素,比如贫困会增加,也会有一些积极的因素,比如能源、食物和水的供应相对来说会更加充足一些,并不是人们不需要它,而是因为贫困人多了,他们的收入降低,买不起这些食物。总体而言,世界在2052年增长会更加缓慢,气侯变化的影响会更加突出。
土地、农业生产预测:
历史上,人类文明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食物短缺将会引发全球文明的崩溃。18世纪哲学家托马斯?马尔图斯和人口学家马尔萨斯所预计的人口增长会远远高于食品供应的情况并没有发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掀起了高产杂交作物、化肥、机械农业的“绿色革命”,养活了大部分的人口,使人类变得乐观起来。
然而,这场“革命”并没有维持多久。到了2050年,粮食产量急剧下降。世界上很多地方,由于过分追求高产,被过度使用的土壤被不断消耗,加之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偿,粮食产量很快便迅速萎缩,高产农业已经走向了末路。
建立在高产杂交作物、化肥基础上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一种非可持续发展耕作,并且作物单一、多样性不强的田地,一旦受到病虫害侵蚀,就容易大面积受灾。科学家为了应对土地环境的恶化,不得不对主要粮食作物的基因进行改良,使他们可以抵抗一些病虫害,新的病虫害威胁又源源不断滋生。
这些都不能最终改变粮食锐减,特别是化肥的使用虽然代替了土壤中的作物需要的营养物,但无法在微观层面改善土壤,最终令土地变得贫瘠,再加上过度开垦,重型机械的使用,全球不少地方的田野已经完全不适宜种植作物了。
在澳大利亚、日本和很晚才接受转基因技术的欧洲,很多土壤已不可再用,近些年来,沙尘暴则把上百万吨的适宜种植的表层土壤吹走,甚至有可能连发达国家也会出现饥荒。
农业的减产自然而然带动了食品价格的上涨。2050年,曾经列在超市的无公害、有机蔬菜已经不常见了。粮食的减产,也促使人们越来越多依赖鱼类海产为生。
一直以来,鱼类曾经为人类提供营养,但是,人们吃鱼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鱼类繁衍的能力。禁止过度捕鱼的全球号召并没有得到太多人响应,在人类食欲的趋使下,非法捕鱼依然存在,但打捞却越来越不易。预计未来很多鱼种将会消失,例如鲸鱼、鲨鱼等,连三文鱼、鳕鱼等也成了奢侈品,普通百姓菜单上,甚至难觅小虾米。
在鱼类枯竭的同时,肉类供应也出现了问题,随着对牛奶和肉类的需求激增。但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紧缺提高了肉类生产的成本,一公斤肉,需要3公斤的粮食,31.5公斤水,肉价成倍增长,甚至还与粮食种植业抢夺资源。
正如今天所预测未来人类和地球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使大多数人摆脱饥饿与贫困,特别是这场食品的价格战争更加剧了这一趋势。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经说过,卢旺达大屠杀验证了马尔萨斯人口论模型,过度增长的人口,造成无土地耕种,无粮食养家,从而引发了一场大屠杀,在未来各国政府着实应该思考如何避免一场粮食引发的真枪实战。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海外新鲜资讯!
阅读原文举报
微信扫一扫
获得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