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资金充裕人士来说,去海外投资仿佛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尤其在国内投资环境机遇不多的情况下。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价格估值与国际标杆渐行渐远,一线城市表现为房价虚高,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库存量过大。房地产泡沫也许不会马上破灭,但房地产交易的流动性会减弱,房价在高位盘旋,一旦出现成交量急跌,房价下跌将不可避免。
另外,国内的金融投资也并不理想,银行的储蓄利率一再被压低,资金存入银行只能被通胀吞噬价值。理财产品的回报好过定期存款,但理财产品,尤其是高收益产品的隐含风险非常大。按说中国股市已经连跌数年,很多股票的估值都具备了投资价值,但排山倒海的新股发行和大小非解禁,令股市基本面依旧不乐观。
李嘉诚的“西进”
面对中国和欧洲资产价格的差异,李嘉诚以其实际行动表明了立场。近几个月来,亚洲首富李嘉诚接连抛售香港与内地资产,引发了越来越多关于其“弃亚入欧”的传闻。而近几年来,李嘉诚的长和系在欧洲市场投入的资金,已超过1500亿港元,并购的资产横跨基建、电讯、能源等业务。
人们猜测李超人可能是出于两个考虑:一是亚洲和欧洲的资产价格存在套利空间,同时,中国内地的投资回报率较10年前已大幅下滑,二是考虑到经济活跃度与稳定度,投资海外资产的稳定程度更高。
事实上,除了李嘉诚外,今年密集抛售物业的开发商不在少数。以香港地区为例,年初,华人置业主席、富豪刘銮雄高调拆售旗下位置优越的铜锣湾一带的商场和其他各处资产,套现逾70亿港元,鹰君集团则拆售酒店套现100亿港元,南丰集团也以近30亿港元的价格,出售人流密集的旺角全幢商厦。此外,香港最大地产中介——中原集团的创始人施永青,也将自己持有物业的比例大幅降低到30%。
另外,通过一系列收购,李嘉诚父子已经成为英国基础设施资产的最大所有人之一,控制着英国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近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以及近7%的供水市场。以至于英国媒体惊呼,李嘉诚父子“几乎买下整个英国”。
从1991年至今的20多年间,李嘉诚已经历数次经济环境的大起大落,其中包括亚洲金融危机、SARS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和两年前爆发的欧债危机。其间,长和系虽在某些业务上大幅亏损,整体的盈利能力却未受到严重影响,足以见得其眼光独到。李嘉诚的思路,或许也能给我们以启发。
海外投资,投什么?
欧洲的债务危机问题并未真正解决,不过银行流动性危机告一段落。中国经济面临转型期,又面临去杠杆,未来几年的不确定性最大。
当经济转型处于十字路口,中国资产的风险和潜在回报率同时面临瓶颈时,考虑让一部分资产出海不失为良策。那么钱出海外应该买什么呢?
一种思路是选择经济复苏脚步最为明确的市场,比如美国。相比其他经济体,美国经济的复苏迹象最为明显,尽管目前仍然被认为是“非常脆弱”,但相比于其他国家,不确定性是最小的。如果考虑到美元可能的升值和人民币未来可能的贬值,则显得更有优势。
另一种思路是选择资产价格的“洼地”。过去几年中,资产价格下跌最猛但前景仍然令人乐观的市场,大约就是欧洲,尽管这种乐观目前来看是有限的。很多人甚至认为,这几年将是欧洲资产价格的历史大底,以后再不会遇到。
就资产类别来看,除了流动性最好的证券和基金外,投资者还可以考虑不动产投资,但前提是选择恰当的区域,以及对当地购置房产基本规则和成本的了解,欧洲尤其值得考虑。
出国买房须长线规划
从房地产开发企业到普通投资者,中国资本正兴起又一轮投资海外房地产的热潮。由于一些国家的房地产市场仍处于历史的相对底部,资金出国买房也不失为一项聪明的投资。不过,无论是投资兼顾自住还是单纯追求海外不动产的保值、增值性,出国买房都是一项较为长期、涉及多种不确定因素的投资选择。因而,具体如何选择市场,投资者应充分考虑当地房价的上涨空间、移民政策、汇率波动、税费政策等等,有一个合理的长线规划。
投资性购房增多
近年来,中国个人投资者进军海外房产市场呈现出了颇为蓬勃的势头,在移民、留学等需求占据海外置业主流的情况下,纯投资性海外置业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可见,个人出国买房的主要动机已由传统的移民及子女教育延伸至资产保值及增值。区域上,欧洲的房地产市场处在一定的回暖阶段,价格较低,因而其投资价值和升值潜力也受到了较多关注。
在欧洲,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这些国家由于身陷债务危机,纷纷用居留权来吸引非欧盟的外国人到该国购买房地产。由于其购房获居留的投资门槛相对较低,且生活环境、教育资源等具有一定优势,因此欧洲此类区域的房产置业同样受到了越来越多国人的关注。如在葡萄牙,400万元人民币就能买上一套不错的房子并获得全家的居留身份。另一方面,希腊、西班牙等国的房价近年来已大幅下跌,未来具有一定上涨预期也是不少人选择投资的因素之一。
由于各国、各地区的购房政策往往大相径庭,充分了解当前的各项规定及未来政策的变化预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欧洲其他国家和一些新兴投资区域,更容易出现政策的变化,投资者要早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