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生活常常要和世界各地的人打着交道,中国新移民在和当地西方社会生活过程中,很多小细节都需要注意,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吧!
一. 个人卫生无小事。西方人把个人卫生不仅看作是个人自己的事,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要求,即它不仅是私德,也是一种公德。比如要保持头发的整齐,口气清新,衬衫的洁净等,美国和西方社会尤其看重这些“小事”。
二. 衣着很重要。比如正式场合一定要穿西装,这在西方人眼里也属公德范畴。是否穿着得体地去参加公共活动或上班,在西方眼里是衡量是否尊重对方、认真对待对方的一种表现。
三.向孩子学习。很多中国人办理移民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因此,父母们对西方生活的融入感至关重要。可以向孩子学习,孩子是了解西方社会的难得窗口,和孩子聊,听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有时候比想象要准确的多。
四.多参加公共事务。很多年前,华人在登录西方社会后,对当地的公共事务的兴趣和参与是严重“赤字”的。比如美国华人的选民注册和投票率都是美国各族裔中垫底的。如果缺乏公益心是很难得到西方社会的重视,不如从小事开始、从感兴趣的做起、从关心孩子的学校做起,积极参与学校的联谊活动,从而进一步关心政府的教育政策等。
五.多些信任,少些猜疑。小到人际来往,大到外交关系。对于西方朋友做出的好事和善事,要表示出充分的信任,赢得合作。
六.克服“专制”文化基因。和西方人相比较,中国人对于不同意见,不容易产生认同感。而且感情冲动得很快,好恶的结论也下得很快,对于道歉也很吝惜。新移民如果已经意识到这些文化缺陷,就一定要克服,切不可把它带到学校、职场或者朋友圈。“老外”一旦认为你很偏执或者缺乏宽容,是很难和你交朋友的,如果在职场,也很难有机会升迁。
七.多交几个西方朋友。改革开放,以及现在大量新一代留学生和移民去了海外,西方人也不停地和中国打着交道。尽管这其中也有辛酸和冲突,但是西方人一直对中国保持有一份特殊的好奇,善意和关心。尽管他们或许也会有时批评中国或向你提出一些质疑,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善意的。
八.没有人愿意和一个郁郁不乐或者天天诉苦的人打交道,这方面,西方人比中国人要更为开朗和自信。总是喜欢更多地肯定人,更多地鼓励人。如果大家都从积极面看待问题,都多鼓励、都多合作,一件事做成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也就是英文所谓“自我实现的预言”,或者国内现在流行的“正能量”。
九.要培育一种积极活泼和富于同情心的个性。西方人是出了名的外向,这种积极活泼和富于同情心的个性(dynamic personality)与外向性格不无关系,但更是由积极、乐观、宽容、自信、助人和同情等情感和行为要素所构成。
这是一种在大众社会比较容易成功的个性,它更能使人具有创造性,亲和力和领导力。华人进大学成绩优异,可是到了职场后,发现自己升迁的几率往往比不过其他族裔。尽管原因很复杂,许多华人认为这是美国种族歧视的活证据,其实更有可能是华人相对缺乏这种“成功”所需的性格。这似乎也印证了国内一句流行的话“性格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