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儿童的理财教育,尽管中西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性,但这些理财教育的理念还是值得我们借鉴。适龄儿童若能接受相关的财商教育,既可获得有形财富的增值,更可获得财商、情商等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提升。
美国:每年300万孩子打工
美国的教育体系与美国浓厚的商业社会氛围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掌握了基本的经济和商业常识。不过,美国儿童的理财教育最主要还是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孩子踏进幼儿园起,孩子们就会接受有关的理财概念,他们会知道钱是什么及钱在生活中是何等重要。在美国,鼓励孩子打工是教会孩子处理财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另外,美国人常常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样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此外,许多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还鼓励学生研究证券市场、投资理财、信贷业务等课程。
英国:1/3儿童钱存银行
英国人的理财观念是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并且把他们这种理财观念传授给下一代。在英国,儿童储蓄帐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帐户,有1/3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或者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从2011年秋季开始,储蓄和理财已经成为英国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理财教育在英国中小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11岁至14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岁至16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
以色列:挣钱和节俭一起教
犹太人并没有明确地按年龄段划分为小孩子专门开设的理财课程,但是在犹太家庭教育中关于钱的教育有几大基本原则是要遵守的:
首先是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物权概念,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损害要赔偿,侵占要付出代价。
第二,对于钱或者个人财产要知道珍惜,不可以浪费,犹太人讲究节俭,生活基本功能得到保障就可以,不炫富,不追求豪车和奇装异服。
第三,知道钱怎么来的。有一个6岁的孩子,想要一套价格不菲的游戏点卡。这孩子算了一下自己已经存起来的零用钱,却发现还差那么一小点儿。但是他的妈妈并没有为他补上这部分钱,因为零花钱该多少就多少。怎么办呢?儿子求妈妈想想办法。妈妈说:“这样吧,你去对面那家杂货店帮忙,老板会给你工钱。”结果,是妈妈偷偷地把工钱给杂货店的老板,让人家帮着完成这段1小时的短工教育。
最后,要知道钱财的有限的,智慧是伴随终身的。犹太人的理财教育最为重要的还是给孩子们关于钱的最核心概念,那就是责任。孩子知道钱怎么来的,也就更进一步地知道了节俭。不光要节俭,还要懂得付出,懂得慈善;不光是为个人,也是为社会。
法国:培养计划用钱的本领
让孩子学会花钱、存钱、赚钱,与人分享钱财,借钱和让钱增值为主要内容的理财教育,已经融入法国孩子的整个教育之中,使孩子生活在一个具有强烈理财意识的环境之中,逐渐形成善于理财的品质和能力。
法国孩子的“家庭理财课”早在孩子3-4岁便开始,家长们大多并不主张孩子们把零用钱储蓄起来,而是鼓励他们合理地消费掉。当孩子正式上学后,家长们便给孩子开设一个专门的帐户。他们认为,与其让孩子每次向家长苦苦“乞讨”,还不如定期给孩子一笔零用钱并限制消费范围,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计划用钱”的理财本领。
在法国,6岁的孩子每年平均可从家长那儿得到约600法郎的零用钱,14岁的孩子则可得到1500法郎,而当孩子进入高中时,每年获取的零用钱则可能高达6000法郎。与“消费膨胀”相反的是,有少数孩子在无意之中过度捂紧自己的钱袋,生性浪漫豪放的法国人当然不会欣赏这种不懂得享受人生的“守财奴”式消费理念。
“独立帐户”不仅为孩子的合理消费提供了实习场所,而且也可帮助孩子培养合理储蓄的良好习惯,即所谓的“该消费时就消费,该节约时就节约。”
瑞士:小学生“挣钱”体验生活
瑞士的小学里虽然没有理财课程,但是却有一些实习内容,比如一个学期里专门有那么一天让小学生到任意一家公司或店铺里打工,体验工作挣钱的艰辛。另外,学校还会定期组织模拟市场,让同学们从家长那儿“进货”,当然,也就是一些吃的喝的小玩意儿,然后再拿到学校来卖。
孩子们挣到的钱就用作出去露营、参观等活动的经费。每逢节假日,瑞士的一些中小学生会拿着自制的小食品和手工艺品到集市或大街上叫卖,路人一般也都很支持他们,多少会买一些。这叫勤工俭学也好,叫体验生活也罢,总之,瑞士的家长从小就会给孩子灌输自食其力、勤俭节约的思想。实际上,这也是瑞士的一大民族特色。
新加坡:理财从六岁开始
在新加坡,一个6岁的小学生从一入学就开始要自己管自己的钱包了。新加坡常年气温在33度左右,这样的天气家长给孩子带饭很容易变质。所以,在新加坡的学校,都设有学生饭堂,以比较低的价格提供饭菜,孩子们在吃饭时间内要自己带钱去买饭吃。
据悉,从2014年开始,新加坡教育部在所有中学推出“食品和消费者教育课程”,这是一个非考试科目,旨在向中学一二年级学生灌输良好的理财观念,让他们今早掌握理财技能,踏入社会工作后能更有效地管理个人财务。
新加坡总副理兼财务部长尚达曼表示,学习理财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教导学生重要的生活技能,让他们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受用无穷。他说:“我们必须了解到,理财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同时也是给青少年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并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做好财务规划。”尚达曼也指出,相较于过去,如今青少年的花钱方式更多了,而这个课程的重要目的,就是趁着青少年开始学会花钱时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