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2006年开始,中国大陆去美国读中学的学生数量就从几十直线上升到好几千。到2011年底,在美国读初高中的人数超过7000人,接下来的几年中,人数也在大幅度上升。
随着留美人群低龄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美国去读书,但美国的学生教育又是什么样的呢?现在,社会上广泛认为美国教育是轻松的,在“玩乐”中学习,没有太多的学习压力,与中国教育截然不同。
那么,在人们热议中、美教育差异的过程中也不禁产生了疑问: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国教育?听听美国北卡州科学和数学学校校长托德·罗伯茨先生和美国东卡大学教育学院终身教授张桂莉女士怎么说?
课程:美国课程并非完全自主选择
罗伯茨校长并不否认中美教育存在着一定差异,但他坦言,差距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大。比如,在中国,学生们需要学习英语、语文、数学等必修课,在美国,学生们也同样有很多通识课程需要学习,并非完全个性化和自主的学习。他解释说:“美国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只不过是每个州之间的必修课程会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一定会有一些通识课是学生都需要学习的。到了初中阶段,才会适当的加入一部分语言、社会学之类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在美国,选修课的内容自主度会比中国高一些。每个学校的选修课并不是统一的,而是根据学校所在地区和学校自身的特点来从不同的方面开设。此外,学生在必修课的环节可以选择难易程度进行学习。
罗伯茨校长谈到,在高中阶段,孩子们会涉及很多有关兴趣的课程,例如戏剧、新闻采编、交响乐等,这些实际都是职业化倾向的教育。张桂莉教授同样认为,高中时期不同的课程选择,也许就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方向。她举例说,有些孩子未来想当军官,他也许从高一起就开始选修军官训练团。
考试:美国学生同样面临升学考试
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及随堂考试等各种各样的考试,让中国学生应接不暇。而美国学生也并非毫无压力的学习,他们也需要面临考试,同样包括升学考试。罗伯茨校长谈到,普遍来说,我们会有州级测试来评估学生是否可以升入下个年级,或是老师给学生个别测试来评估学生学到了什么。
州级的测试是在一个课程的最后或是在一个学期的最后,来测试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而教师的测试则偏向于多样化的,老师可能会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个课题来完成评估,也可能是通过让学生完成一篇写作,还可能是通过让学生完成团队活动。
张桂莉教授补充说,尽管学生们需要参加升学考试,但绝对不是根据他们的成绩而判定他们上什么样的学校,尤其是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是根据你住在哪,就近入学。考试压力和中国学生相比,并没有太多。他们没有推优和一定要考高分才能上重点学校的概念。
学区房:就近入学没有户籍规定
张桂莉教授看了前不久在国内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感受颇深。父母为了能够让孩子进一个好的学校倾家荡产,把大房子卖掉,换一个又破又小的学区房。这种情况在美国是很少见的。
张桂莉谈到,在美国,虽然也是就近入学,但他们会考虑种族、穷富人均衡等各种问题。有些学校会开设校车接送住在贫民区的学生或者黑人。此外,美国的家长不像中国的家长,对孩子能否上更好一些的学校,心情那么迫切。最重要的是,从政策上来说,美国没有户籍问题,家长想去哪里住就可以搬到哪里住。孩子上学也不一定必须是这个地区的户口才行,租住房子都是允许的。
作业:美国学生作业经常到深夜
与中国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相比,美国学生同样面临作业做到很晚的情况,甚至有的学生做作业到深夜11点左右。罗伯茨校长解释说,以我的孩子为例,他现在在上初级中学,有的时候他们也会做作业到11点,这个时间对他们这个年龄来说比较晚了。更突出的是在我们学校,孩子们每天也会做作业到很晚。我们学校集合全州很优秀的学生,他们自己会给自己很大压力,也可能是学校给了很多功课,也可能他们会超额完成。
特许学校:吸引某一方面感兴趣的学生
在美国,除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学校,被称为特许学校。特许学校在过去的十年里有明显的成长,现在有大概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八的美国学生在特许学校上学。罗伯茨校长解释说,在美国,有许多的学区以郡为单位,特许学校不属于学区负责,所以他们更能变通,但他们的学生也需要参加州内的考试。当地的教育管理层没有权利去干涉特许学校,特许学校有自己的管理层。一般情况下,特许学校会开发一个特别的主题,可能是设定为专门学习一门特殊的语言,可能更关注于某一门学科,所以他们被设计成对某一领域感兴趣的学生更有吸引力的学校。
罗伯茨校长坦言,特许学校会导致公立校资金流失。特许学校设定的主要一个特点就是一般学校所纠结的,有时会有一家公司来租赁学校,这就意味着学校为了某个机构而设定。学生从普通学校到特许学校,意味着他在普通学校所用的费用会随他一起到特许学校,这样可能会导致许多不好的现象,一些学校资金流失,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做公众教育。
家校结合:家长对学校教育有监督权
罗伯茨校长谈到,美国学校的老师和校长,希望家长能参与到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来,因为当家长参与的时候,学生会努力做得更好。学校鼓励家长多多参与,美国很多的学校尝试在活动中让家长参加,每个学校都会有家长组织、家长教师联合组、学校家长顾问等。通常情况下,家长在学校的管理层中起到监督作用。
张桂莉教授说,美国学校经常会请家长到学校去做义工,很多家长会选择协助老师做一些工作。他们有可能会带着学生到餐厅去吃饭、也有可能会去卖一些东西,帮老师集资等等。
家庭教育:美国家长要求标准相对较低
张桂莉教授出版的《龙妈妈鹰妈妈》一书中,谈到了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差异。两国家庭教育最大的差别在于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标准不一样。中国的家长要求标准高,美国家长要求标准低。众所周知,中国孩子的数学课,所学的知识很难,而美国孩子的数学学习很简单。但是在一个美国的调查中发现,美国87%的家长,对孩子的数学成绩表示满意,实际上只要孩子考上70多分他们就会感到满意。而咱们中国孩子的数学成绩非常好,但家长却不见得满意,调查显示只有38%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数学成绩满意,这就充分说明两个国家家长对孩子要求标准的不同。
罗伯茨校长认为,在中国可能有“好孩子”和“坏孩子”之分,而在美国我们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在他看来,社会应该尽量避免对一个孩子进行评价。做这种评价的人,可能是以自己的文化、习惯、思想来看待孩子的好坏。但是对于孩子而言,他没有按照你的文化、你的想法去做,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坏孩子。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学生是否成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衡量。
张桂莉教授对此曾做过一项调查,在美国,98%的家长是看孩子有没有责任心,96%的家长看孩子有没有爱心,96%的家长是看孩子能不能够做到彬彬有礼。他们衡量好孩子的标准弱化了成绩,更注重道德和性格的培养。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所追求,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能够做让自己保持好心情的工作。孩子们在开心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潜能,做好自己能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