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多数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都是有医疗保险的。可是为什么,我们有着医疗保险,却总是担心自己一旦生病会看不起病呢?
大家都知道欧洲的医疗保障非常到位,下面康联出国就来和大家聊聊,欧洲能真正做到医有所保的原因。
行医资格与职业道德
在国内,相成为一名医生,最看重是的学历。没有个博士、硕士的名头,基本上是不可能进入大型公立医院的。而在欧洲,行医资格更多的是看中医生的职业道德。
如果医生为了获得回扣,而故意将高价药推荐给病人,在国内顶多就是暂时停职,或者象征性的罚款。而在欧洲,哪怕你是名校教授,一旦做出为牟利而损害患者利益的事,面临的将是终身吊销行医资格的惩罚。
这是因为欧洲人的素质就是比中国人高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严格执行的制度才是最为可靠的保障。
在欧美许多国家,“医药”是完全属于两个系统的、医生开出处方,患者自己选择去哪个药房买药。药房不会知道患者是找哪一名医生看的病,自然返点提成之类的灰色交易也就无法进行了。
反观国内,抛开医生天书一样的字体不谈,不少医院为了让患者能够在医院消费,部分医院开药方甚至都是不写药名,只写编号,其中的目的可想而知。
关于药品成本
国内虽然也有医保,但是进口药大多不会报销。然而欧洲是现代医学的主要发源地,大多数特效药都能在欧盟国内买到,自然也就不存在“用得起的药不管用,管用的药用不起”的尴尬情况了。
关于私立医院
国内的私立医院,似乎在广告方面的投入永远是大于科研的。这些广告费用作为企业家兼院长的私立医院老板当然不会自己买单。所以去私立医院看病的人,要么是财大气粗,要么是被骗一次后,哪怕带病排队,再也不踏进私立医院一步。
私立医院真的只能是商业化医疗的牺牲品么?我们来看看欧洲的私立医疗。
作为医疗服务供给的一部分,欧洲各国的医疗体系主要由公立、私立诊所共同组成,但是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所承担的职责有所区别。私立医院主要承担诊所服务功能,公立医院主要承担住院医疗功能。而这是与公私立医院的规模分不开的。公立医院一般规模较大,可以容纳较多的病人,并拥有大型诊疗设备,可进行大型诊疗。私立医院规模小,经营灵活,适于为社区居民提供小病诊疗等服务。
笔者认为,在我国的医疗改革过程中,可以借鉴欧洲做法,明确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各自的功能与定位。因为我国的问题就在于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功能的分工不明。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都将重点放在住院服务上,诊所服务受到忽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住院服务可以为医院带来更多的利润。
而公立医院服务的公益性与盈利性的混淆也是我国医疗体制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其实质在于监管部门对医护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的失效,最终表现为“以药养医”等现象。因此,解决我国医疗问题的根本在于,建立对医院,尤其是对公立医院及其医护人员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建立有效的医院业绩评估体系,不以医院收入多少为标准,而以医院使用医保用药在总用药量中的比例多少为标准。以此达到对医院进行约束的目的,并把此比例作为次年医院接受财政拨款多少的依据。
下面康联出国再来说说医保究竟是怎么来的,以及真正的医保,到底能为人们带来什么。
医疗保险的含义是,一群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实行医疗费用自负,并由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下来的一种医疗制度,这就是医疗保险。世界医疗保险不下100多种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政府(中央或地方)管理;一种是保险公司管理。
欧洲医疗保险制度的演变过程
在欧洲,医疗保险制度历史较久,可追溯到中世纪。当时技术工人基鲁特就提出实行健康保险的建议。在十九世纪,工厂有了很大的发展,工人自发地组织起互助团体,并筹集了互助基金。这种互助形式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与援助,但不受政府领导。当时互助团体为患病工人提供医疗费和药费,对很贫困的工人还提供生活补助费。
1883年德国通过了一项国家法律,法律规定,低工资的工人必须参加互助会,再由互助会提供医疗保险金。当时多数工人都参加了当地工厂组织的互助会,没有互助会的工厂由政府出面组织互助会。不久,欧洲的一些国家如比利时、奥地利等也实行了这种办法。工人生病就可以到指定的诊疗所看病和到私人药房取药,也有到教会医院看病取药的,然后由保险团体提供医疗费用。当然,健康保险机关要与医生、药房签订相应的合同,明确收费标准等。对于一些少数工资高的工人,参加健康保险可以自愿选择,即可以参加低工资的健康保险,也可以参加高工资的医疗保险。1910年这种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到北欧一些国家。1922年日本也采用了类似的健康保险方式。
据说发展中国家第一个实行医疗保险制度的是智利,保险范围由拿工资的工人,扩大到工人家属。智利的健康保险与欧洲一些国家的健康保险相比较,有几个不同的特点:一是属于全国性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二是保险公司向医生发工资,医生在保险公司办的医院工作。拿工资的医生每天只给公司医院工作1~2个小时,其余时间自己开业或给卫生部门办的医院工作。欧洲的健康保险制度后来扩大到巴西、厄瓜多尔等国家。由于秘鲁比其他国家穷,1939才在密玛建立了一个工人医院。该医院除了为享受医疗保健的人员服务外,还为1岁以下的儿童提供免费医疗。从1940年开始,欧洲很多国家也仿效了秘鲁的这一做法。
欧洲所有国家的医疗保险机构都与本国的卫生部门是两个系统,因此常常出现一些矛盾和摩擦。一般说来,保险公司办的医院水平高些,人员、设备和服务质量都要好些,卫生部门的水平、人员、设备、服务质量相对差些。首先在智利这两个系统发生了改变。这个国家规定,把医疗保险和国家医疗系统综合为国家医疗制度,并把医疗保险范围扩大到工人、农民和工人家属。过去的医疗保险覆盖面仅占人口的20%,实行全国医疗保险后覆盖面扩大到80%。20年以后(即1972年),社会党领袖(原是医生)把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到99%。遗憾的是因政局变动的原因,使医疗保险制度几乎全部解体,目前只有少数贫穷的人才能享受医疗保险。1959年古巴成立了全国医疗保险制度,其经费由医疗保险部门和国家共同提供,为全国100%的人口提供了免费医疗。
最后,康联再来例举几个欧洲国家的医疗福利与制度。
1.西班牙医疗:
缴纳社会保障金,申领医疗卡,凭卡在西班牙公立医院免费就医,其没有工作的配偶、子女均一同享受免费医疗。而条件好一些的,还可再买一份私人保险,便于救急,每个月交50多欧元,就可以享受到全部免费的医疗服务,包括急救也包括大病。
西班牙实行全民免费公共医疗,这个机制被称为"国家卫生体系",全民性、福利性、资金来源的公共性是其三大特点。西班牙医疗水准较高,相关医疗设备也很先进,是世界公共医疗卫生体系最好的国家之一。健康医疗网络完善,卫生中心和医院分布密集,可以提供初级诊断和专门护理,就医十分方便。西班牙有完善的预防和应急体系,急救系统发达。
2.意大利医疗:
意大利的医疗系统世界排行第二(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报告),而美国位列第37位。意大利城市有很多设备先进的医院,特别是罗马和米兰。意大利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比较完善,由医疗卫生机构免费或低价向城乡居民提供服务,实现卫生服务的全民覆盖。
意大利医疗体系的具体表现为:全科医生为中心的网络;控制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强大的本土制药竞争力。2013年意大利的公共医疗支出占全国GDP的9.5%,略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8.9%;所有意大利居民都可以通过注册公共医疗系统享有免费公共医疗服务。
3.塞浦路斯医疗:
由于塞浦路斯大部分医生在英国、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受过培训,医疗水平与世界尖端医疗技术接轨,所以,塞浦路斯在社会医疗保健方面的成就十分杰出,不仅高于欧洲平均水平,还被世界卫生组织公认为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塞浦路斯各个城市都设有公立医院和私立诊所。塞浦路斯公立医院的卫生保健费用和个人健康保险花费都很低,在急诊和意外事故中,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享受免费急诊治疗。相较而言,塞浦路斯的私立诊所门诊费较贵,一般一次20-50欧之间,但是由于有各领域医术精湛的专业医师就诊,同时施行医药分开的制度,所以塞浦路斯本国中产或以上人员多选择私立诊所就医。
4.希腊医疗:
希腊有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人均寿命为80.3岁,超过了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平均年龄79.5岁,处于世界的前列。在希腊的卢卡利亚岛上大约33%的居民寿命达到90岁或以上。 2000年国际健康组织的报道中,希腊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全球191个被调查的国家中位列第14位,在服务质量上排名第11位。2010年,希腊共有138家医院和31000张病床,为本国居民以及其他欧盟国家公民提供了可靠且专业的医疗服务。
希腊的医疗健康保障是由国家健康保险提供的,也有私人的健康保险可供选择。而且希腊的卫生条件非常好,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医疗服务水平高,在所有大城市和旅游胜地,都有公立医院和私立移民,医生几乎都能讲英语。
5.英国医疗:
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制度是英国人最骄傲的一项福利制度。在英国,生病后一般在全科医生那里就诊,全科医生诊断不了的患者则被转到医院就诊。移民英国后,要想享受免费医疗服务,必须先到社区全科医生那里登记,拿“国民医疗服务卡”,凭全科医生开的处方,可在英国除英格兰以外任何一家药店完全免费取药。而在英格兰取药,则要交少许的处方费,另处方费由药店定期与国民医疗服务系统结算,无需自己掏腰包。
英国政府规定,居民有选择医生的权利,英国医生的收入也不与检查费、治疗费和开出的药费挂钩,全科医生的收入主要来自政府按他那里注册的人数支付报酬。因此,在英国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